关于印发河南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健康驿站 及家庭医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指导标准(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10-22 09:43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0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豫卫基层〔2018〕16号
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卫生计生委(中医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医防融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连续、稳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管理局、省医改办联合制定了《河南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健康驿站及家庭医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指导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28日
河南省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健康驿站及家庭医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指导标准(试行)
为打造有序、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医防融合,增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理念和团队服务意识,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和医保基金“守门人”作用,提高城乡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驿站(小屋)和家庭医生服务站,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的基本阵地,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全科诊疗、健康宣传、签约履约、慢病管理等服务。为指导各地科学设置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一、家庭医生工作室
(一)服务功能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下简称家医团队)提供履约服务的主要场所。家医团队利用家庭医生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综合、连续、一站式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预约就诊、便捷转诊、联合会诊或远程会诊、健康评估、管理方案制定、随访等履约服务。
(二)基本设施设备
1、根据诊疗科目设置、执业人员资质和居民就诊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保留必要的全科诊室、专科诊室基础上,将现有部分诊室升级改造为家庭医生工作室,数量应满足签约居民需求。若设置较为集中,可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区,与基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联合门诊和医共体(医联体)专家门诊相结合。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中医诊室增挂家庭医生工作室,作为中医类全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固定场所。
2、基本设施。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放置诊断桌(至少供家庭医生团队3人同时办公)、就诊椅、诊断床、屏风或隔帘、上下水及非触摸式洗手设施(符合院感控制相关要求)。配备固定电话、台式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安装居民信息采集设备、联通共享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信息化系统。
3、基本设备。听诊器,眼底镜,全科一体化诊断设备(具备标准化通讯接口),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设备(中医家庭医生工作室内应包括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脉枕等),出诊箱(包含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基本出诊用品,并且能够满足接诊患者诊疗需求。有条件的机构可配置血糖仪、便携式心电图机等设备)。
4、房屋面积较小而无法改造的,可为家庭医生团队内的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在诊室外设置工作台,确保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连续、一站式服务,让签约居民少跑路。
5、建议项目。远程会诊系统,家庭视频系统。其它项目可根据签约服务需求自行设定。
(三)人员配置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家医团队集中办公场所,至少配置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三类人员。
1、家庭医生。以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为主,优先使用完成“5+3” 规范化培训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注册全科医生负责牵头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
2、护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具有1年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工作经验。护士作为家庭医生助理,承担团队职责分工内相应工作。
3、公共卫生医师。从事专业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公共卫生医师不足的机构可暂由实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承担。
按照《河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操作规范手册(试行版)》(豫医改办〔2018〕1号),明确工作室内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人员的具体分工。
(四)管理要求
1、命名和标识。统一命名为“XX团队家庭医生工作室”,室外悬挂统一标识牌(标识牌参考样式见附件),标牌下方做活动且透明的抽插框,便于更换当日应诊家庭医生姓名。业务用房充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单独使用,个性化布置,无需混合使用。如与医共体(医联体)专家结合设置,应加挂坐诊专家诊室标识牌。在保持主体风格一致的情况下,室内可按照服务特色和专长进行个性化布置。
2、团队出诊。采用团队出诊形式提供服务,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和门诊服务流程之间的有效衔接,让居民在一次诊疗过程中完成其近期需接受的所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突出团队整体性和签约服务综合性、连续性特点。应保证签约居民的就诊时间,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理念,增强签约居民签约服务获得感。
3、定向分诊。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对象主要为签约居民,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预约、挂号自动定向分诊等方式逐步引导居民主动利用签约服务资源。
4、挂牌公示。家庭医生工作室应挂牌公示家医团队成员基本信息(姓名、职称、联系方式)、固定坐诊时间、巡诊地点和时间及服务监督电话等。
二、健康驿站(小屋)
(一)服务功能
健康驿站(小屋)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为居民提供自助检测、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的综合场所。主要服务功能包括向居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内容、形式和权利义务等,引导居民与家医团队面对面签约;收集整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或更新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开展群体或个体化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常规健康管理服务。
(二)基本设施设备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置一个健康驿站(小屋),选择紧临候诊区的独立房屋,不与诊室、治疗室混用。
2、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平方米(如业务用房紧张,至少应不低于15平方米),进行温馨布置,可用柔和色代替传统白色,配备舒适的座椅或沙发、饮水设备等。
3、配备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等测量工具和中医体质辨识设备,或者具备上述检测项目功能、符合标准的一体机等医用设备;有条件的可增加具备体脂、肺功能、心电图、骨密度、心血管功能检测的医用设备以及人体成分分析等健康管理设备。鼓励配备健康教育机器人。鼓励与体育部门开展的国民体质监测点建设相结合,促进医体协同。
4、有控油、限盐、BMI表、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工具展示,并配有使用说明图解及使用注意事项,悬挂各种检测结果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宣传版面。通过杂志、彩页、多媒体等形式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病的健康教育资料,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等宣传资料。
5、配备支持身份识别、自助检测、数据上传、结果打印、查询互动的信息系统和自助签约系统。
(三)人员配置和管理要求
1、原则上,使用面积较大的命名为“健康驿站”,面积较小的命名为“健康小屋”,悬挂统一标识牌(标识牌参考样式见附件),设置展板简要介绍健康小屋服务功能。
2、至少配备1名具有医学背景、经过培训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自助健康检测指导、政策咨询、健康教育和其他日常管理。
3、建立健康驿站(小屋)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4、健康驿站(小屋)主要服务辖区内常住居民。居民持身份证或居民健康卡等有效凭证接受服务。签约居民、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优先。
5、健康驿站(小屋)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和月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我的健康我管理”等健康理念,并在机构醒目位置或电子屏上公开。工作日期间,每日固定时间,主动引导就诊居民或家属参与健康管理工具使用、自我健康监测指导、健骨操等耗时较短、参与性强、简单易学、适合候诊或诊后开展的小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6、健康驿站(小屋)为居民开展自助检测,并提供或发送自助检测结果,但不做疾病诊治。对出现异常或阳性体征居民,建议到相应家庭医生工作室或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7、居民在家医团队成员或健康驿站(小屋)配备的具有执业资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的健康检测,可作为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或更新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随访的依据,检测数据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接口直接进入居民健康档案。无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居民自助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不能作为履约或随访的依据。
8、有必要的信息保密及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居民个人信息和检测数据泄露。
三、家庭医生服务站
(一)服务功能
家庭医生服务站是家医团队在社区、村庄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巡诊服务的场所。巡诊主要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管理随访、慢性病患者出院或转诊情况回访、合理用药指导等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为主的履约服务,不提供具有医疗风险、非签约服务内容且需居民另外付费的诊疗服务。
(二)基本设施设备
1、诊断桌、就诊椅;
2、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血糖仪等便携出诊设备;
3、便携式居民信息采集和巡诊信息记录设备终端。
(三)管理要求
1、统一命名为“XX团队+社区或村+家庭医生服务站”,室外悬挂统一标识牌(标识牌参考样式见附件)。可设立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机构、社区综合公共服务场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鼓励独立设置用房,条件不具备的,可混合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体检车作为流动家庭医生服务站。
2、家医团队应制定巡诊计划,向居民公告巡诊时间及安排,方便居民到家庭医生服务站主动接受服务。
3、家医团队巡诊期间,要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履约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和质量管理,重点为病情发生变化、控制不稳定、依从性低、疾病复杂的签约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
4、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巡诊预约机制,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巡诊时间和团队服务资源。家庭巡诊、家庭病床等家庭诊疗服务可结合巡诊同步开展。
5、巡诊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团队成员要穿着统一制服并佩戴胸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并注意保护居民隐私。
6、团队应当通过电子或者纸质方式对巡诊信息进行记录,并请居民通过签字等方式进行确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