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构设置 > 乡镇办 > 东双河镇

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23-02-27 10:36 信息来源:东双河镇 阅读次数:0 【字体: 分享到:

  东双河镇位于信阳市浉河区南部,辖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1000余人、东双河镇是“全国重点镇”、省级“生态乡镇”、“卫生乡镇”、“中州名镇”、“河南省茶产业明星乡镇”、“河南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乡镇”、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一、东双河镇范围及总面积,乡镇现状各项用地范围及面积。

  东双河镇地跨北纬32.24度,东经114.25度,地处大别山脉北麓,东与罗山县朱堂乡、青山镇为邻,南与柳林乡毗连,西与十三里桥乡相连,北与五星街道和平桥区平桥街道接壤。总面积为117.8平方公里。

  二、自然资源(地质、气候、水文等)、历史文化(名木古树、历史建筑、文保单位等)、旅游资源。

  地貌:东双河镇属信南山区,有深山、浅山、平原三种地形。而东南多深山,中西北为浅山地带,最高点海拔391米,地势由西南高而东北低。

  山脉:境内山脉属大别山系,有300米以上的高峰六座,分布在保民村、王店村、左店村、敖湾村、杜河村等。杜河争架山海拔391米。多以南北走向。

  河流:境内东西沙河两条,纵穿南北。小溪流11条。东沙河(原名九曲河)发源于当谷山,逶迤曲折北流,流经乡境东部5个行政村,流程30公里。1965年在敖湾村上游龙王寺建水库一座,设计容水量220万立方米。来水面积36.7平方公里。西沙河发源于鸡公山西麓,流经本镇西部9个村,流程25公里。1977年在王店村上游塘河建小型水库一座,容水量120万立法米。1966年在上游保民村杨叉沟,建小型水库一座,容水量11万立方米。来水面积8.7平方公里,三座水库几经维修,迄今完好无损,照常使用。

  土壤:全镇耕地土壤可分为三个土质类型:残积物、堆积物、冲积物组成。主要成分有红粘土、黄粘土、沙壤土和淤土。地表有较厚的腐殖质,土质粗,土层浅,含有机质丰富;水稻土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测渗型、潜育型、沼泽型等五个亚类。其特点是熟化耕作土壤,松软肥沃,保水易耕。沿河岸淤土,质厚而松,含有流沙,耐旱利水易耕作,宜种稻、麦、棉、瓜、芽等。

  气候:本镇境处于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5-17度,低温度(1月)平均为0至2度,最低至零下,高温度(7月)平均为28-30度。最高至39度。全年无霜期平均221.4天。最长为277天,最短为184天,降水量年平均为800至1200毫米。最高降水量为921毫米。

  历史文物:

  (一)、姑嫂桥

  位于彭洼村危洼队与纸棚队交界处,京广铁路西200米处,建于明代正德11年。桥体系石条结构,造型为单拱桥,长5米,宽3米,高5米。

  (二)、白果树

  位于杜河村8队,树干高13米,胸径6米,树冠成伞状,覆盖面约400平方米,约800余年。

  (三)、金牛洞

  (古矿洞)位于杜河村曾家山腰坡,洞星形。深5米处有塌方,洞顶、壁有人工开凿痕迹,洞壁两侧还存留有灯孔。

  (四)、柳坡地

  (古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位于马店村与左店村交界处,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地表层陶片很多,有夹沙陶,绳纹陶,口沿顶腿等。系古代住居的地方。

  革命文物:王家店学校,该校于1920年组建,房舍50余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20年冬,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同志来此工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恽代英同志将进步团体-互助社的“大本营”由武昌迁到该校,开辟和指导我区和武汉等地的地下工作。1925年,中国共产党柳林特委支部和中共信阳地方委员会在此校成立。办公机关也在此校。有数10名进步师生走出校门,投身我国壮丽的革命事业。王家店学校于1983年经县政府批准为信阳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古迹遗址:

  (一)、龙王寨古居

  东双河古民居坐落在左店村龙王冲组,这里山高路远、交通蔽塞,为古民居完好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古居建于明代,现存3栋12间,扇形坐落,独立成园。其结构为砖混木梁,内置阁楼。据村民介绍,这些古居已历时300余年,现仍可以居住。

  (二)、杜家古居

  杜家古居位于东双河镇杜河村杜塆组,属清代中期建筑,由杜氏先人建造。传至李俊(又名杜光能,53岁)已历7世之久。古居坐西朝东,四合小院。内存正屋和偏屋各三间。建筑面积200余平米。小院大门由青砖包砌而成,内藏小阁楼。正屋九檀十八柱,鬼斧神工。据杜光能介绍,杜家传至爷爷辈家境还算殷实。爷爷杜凤升为人和善,早年常与红军及新四军游击队来往。杜家塆位于南信(阳)叶(集)公路600余米,东临杜河,西靠深山,是早年红二十五军和新四军五师的活动区域,杜光能的奶奶岳会民曾告诉他,当年新四军在杜家塆休整时,爷爷将1000余斤准备销往汉口的花生当做军粮送给了新四军。因此他们家也曾遭受日本人的报复。一次,一个日本人将他们家衣柜点燃想烧掉他们家房屋,但因房屋较高没能烧着。杜家老屋才逃过一劫。缘于这段历史和对老一辈无比思念的情结,杜家后人们始终将杜家老屋视着珍宝保护完好,使得今天的人们才一睹古居风貌。杜家古居是历史的见证,它将与王家店“革命大本营”和“红军联络站”塘埂袁家老塆一并载入史册,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

  (三)、袁家塆-红军联络站

  袁家塆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塘埂村第11村民组(祠堂组),是个四合小院,过去系地主所有,佃户袁氏耕其田住其宅,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房产分给袁氏所有,房东袁心义。袁家塆正屋和西屋共6间,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一色土墙小青瓦,至今仍是原貌,属清代建筑。小院内外活动场地约500平方米。袁家塆位于南信(阳)叶(集)公路400米,历史上门前的大塘埂即为官道,是东到杜河、罗山、新县,西至东双河火车站、信阳市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方便;房后山深林密,一直连接周庙村、土寨村,便于隐蔽。红军时期这里就是老苏区,红25军在这一带领导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34年11月,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剿,红25军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除留下小部分有生力量组织游击队,坚持地方革命斗争外,3000大别山英雄子弟在政委吴焕先、军长徐海东率领下,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信罗边游击大队长许炎就是当时留下的骨干,他是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人,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游击大队驻扎在东双河镇杜河村争架山,活动范围东起罗山县灵山西,西至浉河区谭家河东,袁家塆正居其中。许炎看到这里交通、地理、环境条件不错,便在此设联络站和临时指挥部,经常在这里坐阵指挥。游击队还在山上建更棚(哨棚),监视信阳-东双河-罗山一带敌人的活动。1943年,许炎在袁家湾秘密指挥破坏信阳市至柳林间的铁路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1946年,李先念率新四军五师中原实围,许炎继续领导游击队在这一带进行武装斗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任东双河区(信阳县十四区)第一任区长,他的家也从谭家河乡迁到东双河村。房东袁心义1949年刚解放便任周庙乡农会主席,后任袁庙初级社、袁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左店公社党委组织委员、塘埂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直到1985退休。袁家塆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人民武装斗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胜利。

  旅游资源:

  (一)、红色旅游资源

  王家店村部:位于信阳南20公里处(是中共信阳县柳林支部旧址、王家店战斗旧址、王家店小学恽代英活动旧址、中共信阳地方委员会旧址,也是张景曾旧居、刘少猷旧居、王克新旧居),1934年深秋,红25军长征经过王家店村。(红25军11月16日从罗山何家冲出发,一昼夜行程200余里,穿越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

  (二)杜河村碾子湾:红25军1934年11月16日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到达我们东双河村杜河村的碾子湾,在碾子湾稍作修整后,途经徐洼村(红军井、红军桥)、王店村、跨越王店平汉铁路,然后进入十三里桥、浉河港、最后进入桐柏。

  生态旅游资源:沿G107、S339两条主干线打造了灵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响山生态园、信阳书画院、等7个全域旅游点位,其中灵龙湖在2017年被评为AAAA级景区,信阳书画院在2018年被评为AAA级景区,悟园民宿被评为“河南省精品民宿”,响山生态园被评为“省级休闲观光园”。东双河镇2020年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现在翟洼的金香梨、付河的樱桃、刘畈的草莓、徐洼的蓝莓、何塆、响山的葡萄远近闻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带动了全镇餐饮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三、主要产业状况、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等情况。

  (一)特色农业。我镇秉持特色发展理念,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了骏翔蓝莓、青楚科技生态农业、响山生态园、清河湾等特色品牌。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目前,种植金香梨2000余亩,葡萄、蓝莓等小水果800余亩,板栗5.5万余亩,茶园7.2万亩。

  (二)新型工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重点推动茶叶设备制造、成品销售、农产品冷储加工、商贸物流等工业产业发展,镇域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至目前,全镇工业企业达到253家,其中,恒信发制品和一鼎茶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