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乡镇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部门 > 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浉河区文广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3-04-27 17:03 信息来源: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阅读次数:0 【字体: 分享到:

  2022年以来,浉河区文广旅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区“1513”工作推进机制为抓手,砥砺奋进、继往开来,紧紧围绕“美好生活看信阳,幸福家园在浉河”品牌,创新交旅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再出发”,奋力以一域出彩为全局添彩。2022年实现旅游人数80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0.35亿元。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构建文化地标,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美好生活综合体”试点建设,在三五八社区、楼畈村设立图书漂流点,联通总分馆,实现全区范围通借通还。将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嘢有茶主题民宿集群为试点,打造多维一体的“阅读+”区域复合空间,实现“夜住民宿,晓读图书”。大力推动城市书房建设,完成五里墩办事处八小书房、五星办事处书房等10座城市书房的建设,充分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文献资源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营造“书香浉河”浓厚氛围。助力文化惠民,截止2022年底,已注册乡村文化合作社113家,超额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全区各乡镇建设乡村文化合作社覆盖率达到40%),在全市文化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我区成立文化合作社数量最多,排名第一。开展“文化进校园”、“全民艺术普及周”、“教你一招”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百余场次。

  (二)聚焦文旅产业发展

  1.做大乡村旅游,入选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4个,入选第二批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3个,郝家冲村荣获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有序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浉河港镇龙潭村、谭家河乡凌岗村、柳林乡甘冲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神农山庄入选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入选AAA级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AA级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区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截止目前,我局已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4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个。

  2.培育红色旅游,编制《浉河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谋划红二十五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浉河段)建设,重点推动红二十五军穿越平汉铁路集中展示带项目落地建设。

  3.塑造文旅名片,龙熙谷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河南景田中央厨房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信阳菜数智文旅产业园在东双河镇落地建设;胜利路步行街成功创成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4.强化民宿示范,实施大别山百家主题民宿示范工程,全面打造“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聚焦本土民宿行业人才培育,组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民宿培训活动。引进借宿、小住一下、斯维登、宿描等优质团队,信阳嘢有茶主题名宿集群、游河卧虎村露营基地对外开放,何家寨露营基地入选省首批露营基地推荐名单。星宿川·沙滩营地、董家河大尖山旅游营地、董家河陈湾村孔雀岛露营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5.激活研学旅行,主动融入全省、全市研学旅行整体布局,制定《浉河区加快推进研学旅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重点文旅项目纳入全区研学旅行体系中,推动营地基地建设,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申报认定工作,认定市级研学旅行专业服务机构8家,何家寨露营基地、信阳文新茶村、灵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已投入运营,全区年均接待研学团队8万余人次。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深化文物保护,加快编制《浉河区文物保护规划》,完成老城墙修缮保护一期工程、柳林革命纪念馆陈展提升、红军桥(青石桥)修缮保护工作;推进3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大楼、信阳柳林革命旧址、喻湾遗址)“四有”;完善基础文物数据网上系统,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点亮非遗传承,入选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第五批市级非遗展示馆3个、非遗传习所3个。8月,浉河区成功入选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名单。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非遗点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浉河区成功召开。2023年1月,2023“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项目对接会在浉河区成功召开。浉河区与浙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邀请江浙沪优质团队与乡村结对,并签订结对意向书,非遗点亮之火逐渐燎原。

  二、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迎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复审

  1、明确分工、压实责任。聚焦重点任务,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复审迎检工作。针对复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提升内涵、创新业态,以强有力的举措顺利通过此次复审。

  2、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在谋划要点、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弥补盲点、提升亮点、打造节点上下功夫,推动复审迎检工作取得实效。

  3、强化宣传、严格督查。紧盯目标任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严实的作风,顽强拼搏、全力冲刺,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守好守牢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

  (二)实施“全域旅游再出发”行动

  1、A级景区“强带动”。充分发挥鸡公山、南湾湖辐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出特色,围绕一家旅游景区拥有一个核心吸引物目标,打造精品景区或独特产品,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

  2、品牌营销“势头足”。与新华社合作继续举办“大别山再出发”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两山两湖”系列节庆活动。通过新媒体、自媒体造势宣传,引流导流,充分挖掘、释放全域旅游发展潜力,让游客在途径浉河中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叫响“毛尖源地·山水浉河”品牌。

  3、交旅融合“深体验”。立足“快进慢游深体验”,配合推进“两纵三横”两湖路网工程,打通全域通景公路,逐步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全域旅游交通网,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三)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1、乡村旅游“亮点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休闲观光园区,创建一批省、市、区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计划创成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区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

  2、百家民宿“享慢游”。推进星宿川·沙滩营地、董家河陈湾村孔雀岛露营公园、得意学堂、柳林乡甘冲村白鹭洲民宿集群、民宿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全面打造“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

  3、文旅文创“业态新”。组建智囊团,开展校地企合作文旅文创项目。与信阳师范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扎实推进景区策划、研学线路、文创开发、活动展演、景区美化、主题节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努力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增强文旅商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具备文化传播、美学艺术、实用性等多维度价值的文创产品,助推浉河旅游再上新台阶。

  (四)深推文化传承

  1、红色旅游“焕新颜”。保护好一批革命文物,申报省级文物专项补助资金,全面开展四望山新四军五师旧址群、柳林革命旧址的修缮保护。建好一批红色旅游项目,推动红二十五军穿越平汉铁路集中展示带项目落地。发挥纪念馆、革命旧址作用,开展红色研学游,弘扬大别山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2、文物保护“重传承”。复兴古申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做好浉河八景、金牛古镇、何景明墓等景观提质改造。持续开展袁家大楼、老城墙修缮保护二期工程。完善基础文物数据网上系统,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全方位推动历史文化传承。

  3、非遗文化“强赋能”。作为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区”,我们要把握机遇,不断推进“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项目,与江浙沪优质团队持续深度合作,以区为主体,村为单元,以柳林乡甘冲村、董家河镇车云山村等8个村作为项目营地,深入挖掘非遗资源,连片推进项目建设,培育“非遗+”新生态,打造非遗业态空间、非遗创新产品、一批非遗特色乡村和非遗旅游目的地,用创意激活非遗,让非遗创作的种子在大别山麓破土而出、迎风生长。

  (五)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文化场馆“精提升”。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中心、茶博物馆、茶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改造提升,融入旅游元素,通过创意营造,搭建文旅新场景,塑造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品牌。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整合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高效管理。充分发挥城市书房功能,推行“城市书房+文创+N”模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书香浉河”浓厚氛围。

  2、文化惠民“走前列”。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全覆盖,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合作社的示范样板,使文化合作社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助推器”。2023年底,全区各乡镇乡村文化合作社覆盖率达到60%。

  3、文艺作品“出特色”。持续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周”、“舞台艺术送基层”、“教你一招”、“浉河放歌”进社区、进景区、进民宿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优秀品牌。挖掘我区优秀文艺人才,秉承浉河文化资源特色,打造修心、赋能、铸魂的艺术精品,积极参加上级艺术赛事,争取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