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汪家拳

发布时间:2024-03-28 08:55 信息来源: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阅读次数:0 【字体: 分享到:

  汪家拳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汪家拳,又名“百步神拳”、“十三根架”,是武术和豫南独特的农业生产劳作方式相结合产生的独特拳种,是信阳市目前保存完整的唯一本土拳种。

  汪家拳的历史

  汪家拳是信阳市唯一本土武术。据汪氏族谱记载,明朝末年,御林军教头王伦兵败逃亡流落到信阳一带,得汪氏族长相救。为了感谢救命之恩,他悉将自己的武功绝学“百步神拳”等传授给汪氏族人。

  清乾隆年间,汪家拳创始人汪清公将王伦传授的“百步神拳”与豫南山区劳作动作融入到拳术套路中,融合阴阳五行和养生理念,创立“汪家拳”。汪家拳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汪家拳的特色

  汪家拳的套路以“根架”形式表现出来,共“十三根架”,这一点显著不同于其他武术流派。一根架:上打下踢人难近,反打担平要归一;二根架:爷双齐上来伤人;三根架:左右一挣冲天炮,白手接刀左右闪;四根架,上打一拳猛一撑,调转身来反抱月;五根架:砍手侧马往下抓,顺手牵羊双脚跳;六根架:白鸡蹬窝反一削;七根架:二虎劈山反一削,三翻砍手夺命走;八根架:反打后抱上一拳;九根架,上打一拳猛一撑,反叠三撑又三削;十根架:次步一翻磨三炮;十一根架:连打云手翻身炮;十二根架,老牛拆架转身打;十三根架:上封喉,下撩阴,上步一托往上攻,老打少来,少打老,练十三,精更精。

  汪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汪家拳原属血缘传承,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训。自汪清公创立汪家拳开始,现已传承十五代。2012年,汪氏族人捐资建成汪家拳传习所,每年免费开办一期培训班,同时招收外姓男生和女学员,开展义务授徒。当地汪氏族人每年举办汪家拳传习年会,现在,汪家拳已经成为联系汪氏族人的纽带。

  近年来,汪家拳得到浉河区文物非遗保护中心和各级文化体育部门、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加大汪家拳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强与高校合作,在高校开办汪家拳武术社团,使汪家拳逐步走向社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