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人大六届六次会议第3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01 10:39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0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办理结果:B
尊敬的乐星、甘承福、陈西国、陈宜琴、陈慕飞、王天美、郭春顺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衷心感谢你们对浉河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建议紧扣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立足我区实际,提出的五项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区推动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经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局职能和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区始终秉持科学运营理念,锚定打造大别山区域文旅消费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推动发展。通过循序渐进的发展策略,推动文旅点位从零星分布到集聚成势,促进文旅业态从分散经营到系统集成。依托区域协作、错位发展的思路,精心构建起以鸡公山为引领、两湖区域为主体、G107、G312、环湖路沿线为支撑、星宿川为延伸的大文旅发展格局。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容。近年来,浉河区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不断突破。交旅文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南湾、鸡公山)布局项目75个,总投资达45.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37亿元。其中,区级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15.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87亿元。文旅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率持续攀升,已然成为拉动浉河区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引擎。
(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浉河区通过举办一系列高规格、高品质文旅活动持续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2024年以来,成功举办“潮聚浉河 年在一起”短视频大赛、“519”中国旅游日河南主会场活动、浉河文旅生态伙伴邀约大会等大型活动,使“浉河文旅”“浉河小院”品牌广泛传播,吸引乌啦啦、老王真媒文化、杨博等众多文旅达人为浉河文旅发声。创新编排的《八大山头九道湾》沉浸式情景演绎,在南阳、苏州、驻马店等地成功推介;赴三亚和广东佛山分享特色小院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浉河小院”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文旅业态多元创新。近年来,浉河区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多元化文旅业态。通过“大主理人招募计划”,吸引24名外来主理人和45名本地主理人,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浉河文旅“主理人圈层”。一是特色民宿露营打造新亮点。全区新增主题民宿36家、露营地29家、茶庄园37家、精品文旅点位40个。其中,枕溪秘境等4家民宿成功获评河南省五星级民宿,逸舍民宿获评四星级民宿。信阳首家乡村咖啡馆“见山小院”备受游客青睐,豫茗茶庄园、文新茶村成为茶旅热门打卡地,孔雀岛、杉屿露营、白鹭洲、松林苑、旭苒小院等精品点位星罗棋布于全域旅游线路之上,引领浉河文旅发展新潮流。二是丰富消费体验解锁新热点。成功在何家寨游客中心等地打造5家旅游商品购物店,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推出的“文小新”IP系列文创产品火爆市场,2024年国庆期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小满耕读书屋打造书香小院,举办花园读书分享会并通过直播带货平衡成本收益,假日日接待量可达700人次。豫茗茶庄园定位“小院+休闲体验型”,以“茶”为主题,提供茶饮、茶宴、茶宿、茶产品等一站式服务。归拙园主打“小院+艺术体验型”,塑造“泡在郝家冲”文创IP,开展沉浸式非遗演艺、长桌宴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三是聚焦非遗传承激发新动能。立足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信阳菜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统手工艺联合多部门认定非遗就业工坊,创新构建“技艺传承+产业培育+就业增收”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企业、合作社及家庭作坊协同发展,促进5000余人实现就业,实现非遗保护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珺景与茶”小院主理人肖珺景创新采用“非遗+直播”模式,推广信阳毛尖,吸引大量网友关注,有效拓展客源市场,为信阳小院发展探索出全新路径。四是探索小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平台支撑、运营前置”原则,创新采用“2+1+1+6”发展模式,盘活闲置资源。资金支持上联合多方推出金融产品保障投资;土地政策上参照标准提供用地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上建立专班联动机制,加快相关手续办理及审批进程,助推项目快速落地。今年计划打造精品小院30家以上,可直接带动周边就业3000人次。
(四)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浉河区全力构建旅游公路“六大环线”,精品旅游公路里程超100公里。精心规划茶旅特色线路,开通环南湾湖旅游客运环线,投入40辆新能源旅游巴士,打造便捷高效的环南湾湖客运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行。同时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二、存在问题
(一)文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尽管浉河区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果,但产业结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消费仍主要集中在门票、餐饮等基础领域。虽然涌现出毛尖冰激凌、鸡公山沉浸式文旅演艺等创新文旅产品,但文创购物、娱乐等高附加值项目占比低,二次消费产品种类少、品质欠佳,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以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专业水平有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旅游旺季时,景区拥堵、住宿紧张、餐饮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游客体验与满意度,降低浉河文旅品牌美誉度与吸引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迫在眉睫。
(三)文旅资源整合开发不足。浉河区文旅资源丰富,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景点间缺乏有效联动机制,未形成整体优势与协同效应。优质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不足,文旅融合深度与广度欠缺,缺乏具备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核心产品,难以打造全国性文旅品牌,限制了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
(四)旅游营销推广精准度不够。在旅游营销推广方面,浉河区手段多样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够,未充分考虑不同客源市场与消费群体需求差异,营销效果不佳。线上营销渠道运用不成熟,缺乏创新性方式,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文旅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缓慢,制约客源拓展与市场开发。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优化产品供给,满足多元需求。一是加强区域资源整合。依托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对浉河区内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各类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统筹规划;打破景区景点间壁垒,例如将鸡公山、南湾湖等知名景区与周边的乡村田园、特色小镇等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全链条全域旅游新格局;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不同景点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客源共享。二是倾斜资源提升服务。依据各乡镇文旅产业规模和客流量等实际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对发展突出的属地予以倾斜;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热门景区周边建设更多的停车场、旅游季节性厕所,改善景区内的道路状况,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错位发展定制产品。指导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发展多种旅游业态。对茶文化资源丰富的乡镇,可以发展茶文化体验游,开发茶园茶山参观、茶历史讲解、信阳毛尖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项目;对自然风光优美的乡镇,可以发展休闲度假游,建设特色民宿、露营基地、徒步骑行道等设施;对农业资源丰富的乡镇,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农事体验、采摘观光、农家美食等活动。同时,开发定制化、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如为亲子家庭设计亲子互动体验项目,为老年游客设计养生休闲旅游线路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关注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浉河区生态本底优势,推动“低空经济+美丽山水”跨界融合,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文化引领,打造特色IP。一是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利用省市相关政策,鼓励各乡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柳林乡可以梳理明清古建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挖掘红色文化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内涵,整理非遗文化的制作工艺和传承脉络。二是丰富旅游产品开发。将乡村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等环节,通过多种形式打造特色文旅IP。可开发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特色民宿等,还可以推出特色文创产品、演艺节目等。如积极支持柳林乡完善提升红二十五军长征穿越平汉铁路展示带建设,以文化脉络串联鸡公山景区及周边热门露营地民宿等旅游地标,塑造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统一标识标牌,强化片区协同。一是统一设计标识系统。持续对全区文旅资源点位进行统一标识设计、导览系统制作和宣传推广。鼓励景区景点设计统一的景区指示牌、景点介绍牌、公共设施标识牌等,使游客能够更加清晰、便捷地了解景区信息和游览路线。同时,及时更新全区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旅游导览图,新增新兴精品文旅点位,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指南。二是搭建智慧管理系统。尽快搭建智慧文旅数据管理系统,整合全区文旅资源信息,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通过在各景点设置全区旅游导览图及其他景点推广介绍,促进全区文旅产业区域协同、业态互补、错位发展。持续跟进“乐游浉河”智慧文旅小程序内容丰富、功能升级,强化获取旅游资讯、预订门票、查询交通、分享旅游体验等服务,提高游客旅游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四)打造特色小院,避免同质竞争。一是加强品牌运营管理。按照区委规划的“大主理人+信阳小院”模式,加强品牌运营,提升小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制定品牌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小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监督。通过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参加旅游展会等方式,提高“信阳小院”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配合专班指导各地聚焦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客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与旅游平台合作,精准营销,助力“信阳小院”实现“一院一景”,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感谢您们对浉河文旅工作的支持!我们将以您们的建议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欢迎您们继续监督指导!
联系单位及电话: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0376-6660166
联系人:段鉴芾 0376-6660881
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9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