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浉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浉河区统计局
(2016年4月21日)
2015年是浉河区“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区委、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经济趋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积极因素进一步积累,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24338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447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896281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102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13.7:36.8:49.5。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3530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88267万元,增长11.6%,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2978万元,同比增长1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6%,衣着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下降2.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家庭用品及维修类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61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5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2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456875万元,增长4.9%;林业产值26511万元,增长2.1%;畜牧业产值62911万元,增长3.0%;渔业产值18731万元,增长6.3%。
全年粮食总产量155176吨,与上年持平;夏粮总产量15912吨,下降3.0%,其中:小麦产量15912吨,增长1.5%;秋粮总产量139264吨,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126762吨,增长0.4%。茶叶产量31050吨,增长7.5%;草莓产量23974吨,增长6.0%;板栗产量31256吨,增长3.0%。肉类总产量18691吨,增长3.0%;牛奶产量685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6745吨,增长9.4%;水产品产量9780吨,增长1.2%。
农村用电量991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161吨,比上年增长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77951万元,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5.0%,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625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0.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336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151706万元,较上年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104530万元,较上年增长8.5%。
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746万元,增长21.5%;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66202万元,增长10.4%。
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1746万元,增长21.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0301万元,增长1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0988万元,下降7.8%。
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8447万元,增长4.3%;重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9504万元,增长14.8%。
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84830万元,增长2.8%;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0900万元,增长13.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5%。年末全区在库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个数达到7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70299万元,增长20.5%;农户投资36058万元,下降1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按类型分:国有控股投资131832万元,增长87.7%;民间投资2103408万元,增长24.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71971万元,增长39.5%;第二产业投资171243万元,下降26.6%;第三产业投资2027085万元,增长25.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65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房屋施工面积3614482平方米,下降0.6%;房屋竣工面积185173平方米,下降71.0%。商品房销售面积1215820平方米,增长20.8%,其中:住宅1147425平方米,增长26.8%;商品房销售总额488688万元,下降1.4%,其中:住宅440202万元,增长20.8%。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5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87536万元,增长20.5%;零售业873686万元,增长14.5%;住宿业44997万元,增长6.0%;餐饮业429322万元,增长8.5%。
六、旅游和对外经济
全区共有旅行社21家,星级宾馆2家。全年旅游投诉率为0。
全年进出口总额3955.3万美元,增长16.11%;实际利用外资4061万美元,增长9.17%。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高中4所,招生2470人,在校学生7181人,毕业学生1828人;初中19所,招生6850人,在校学生19974人,毕业学生7397人;小学167所,招生8735人,在校学生43099人,毕业学生5687人;幼儿园152所,全年在园幼儿23970人。
全年我区共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10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取得科技成果3项;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3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建成6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6个文化活动中心,16个乡镇文化站,162家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31027册。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5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个,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160个,诊所9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0个,采供血机构0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病床床位1879张,其中:医院1782张;卫生技术人员25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15人,注册护士935人。
全年全区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3 枚,银牌8枚,铜牌8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人口66.35万人,常住人口66.52万人。出生率11.56‰;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长率5.74‰。城镇化率达到64.86%,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9289.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44.8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5.1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11平方米。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438人,其中:企业73220人,事业11218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0289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37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952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140人。
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0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301.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76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57.7万元。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全区耕地总资源为29992.44公顷。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为9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9种。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05公顷,林业育苗102公顷,零星植树200万株,中幼林抚育面积1461公顷。全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88平方公里。
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218天。地表水质(浉河琵琶山桥)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均达到规定标准,饮用水源(南湾水库)综合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全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浉河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1 :
各类价格指数 指数(上年= 100 )
类 别 2015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4
一、食品类 102.6
二、烟酒及用品类 97.5
三、衣着类 102.6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100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1.3
六、交通及通讯类 98.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00
八、居住类 102.2
附表 2 :
2015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本年完成 增减±%
粮 食 155176 0
夏 粮 15912 -3
秋 粮 139264 0.3
油 料 16186 6.0
草 莓 23974 6.0
板 栗 31256 3.0
蔬 菜 484807 5.4
香 菇 20878 8.0
黑 木 耳 9295 1.1
蘑 菇 6628 2.8
茶 叶 31050 7.5
水 果 4569 2.3
肉 类 18691 3.1
禽 蛋 6745 9.4
牛 奶 685 0
水 产 品 9780 1.2
附表 3 :
2015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本年完成 增减±%
大米 万吨 27.2 -11.7
鲜冷藏肉 万吨 1.9 3.8
精制茶 吨 1766.8 11.2
服装 万件 727 17.4
水泥 万吨 151.4 -13.4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142.5 -10.6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33 14.2
金属切削机床 台 14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