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统计局
(2017年4月18日)
2016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浉河区委、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大美浉河”的建设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263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332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61295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341691万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12.5:36.5:51.0。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805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72976万元,增长2.8%,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3.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0128万元,同比增长7.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5%,衣着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2%;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02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3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8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442250万元,增长4.2%;林业产值27428万元,增长3.5%;畜牧业产值76380万元,增长4.1%;渔业产值19861万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21501万元,增长9.8%。
全年粮食总产量144775吨,下降7.2%;夏粮总产量15082吨,下降8.6%,其中:小麦产量15082吨,下降5.2%;秋粮总产量129693吨,下降6.9%,其中:稻谷产量118380吨,下降6.3%。茶叶产量32045吨,增长3.2%;草莓产量24731吨,增长3.0%;板栗产量33092吨,增长6.0%。肉类总产量15381吨,下降17.7%;牛奶产量557吨,下降19.6%;禽蛋产量5916吨,下降12.3%;水产品产量9960吨,增长1.8%。
农村用电量8346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052.1吨,比上年增长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77406万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4.8%,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809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729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实现利税总额190904万元,较上年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140962万元,较上年增长14.4%。
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2110万元,下降2.1%;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05296万元,增长11.2%。
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3808万元,下降66.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54014万元,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9803万元,增长2.9%。
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577万元,增长10.4%;重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0828万元,增长8.8%。
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96256万元,增长8.5%;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4370万元,增长10.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85552万元,比上年增长9%。年末全区在库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个数达到71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8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42387万元,增长19.9%;农户投资35812万元,下降0.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按类型分:国有控股投资208903万元,增长58.5%;民间投资1941164万元,下降7.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12634万元,下降34.5%;第二产业投资169585万元,下降1.0%;第三产业投资2710168万元,增长3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59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房屋施工面积4561211平方米,增长26.2%;房屋竣工面积531013平方米,增长186.8%。商品房销售面积1360089平方米,增长11.9%,其中:住宅1345301平方米,增长17.2%;商品房销售总额510349万元,增长4.4%,其中:住宅497781万元,增长13.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03446万元,增长18.2%;零售业970366万元,增长12.3%;住宿业46096万元,增长1.9%;餐饮业479285万元,增长9.2%。
六、旅游和对外经济
全区共有旅行社19家,旅行分社9家,营业部25家,星级宾馆2家。全年旅游投诉率为0。
全年进出口总额3811.7万美元,下降3.63%;实际利用外资4384万美元,增长7.95%。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高中3所,招生3343人,在校学生7742人,毕业学生2179人;初中17所,招生7266人,在校学生20539人,毕业学生6692人;小学136所,招生8660人,在校学生46684人,毕业学生6681人;幼儿园161所,全年在园幼儿25069人。
全年我区共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9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8项;取得科技成果4项;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4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剧场1个,影剧院4个。建成6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8个文化活动中心,8个乡镇文化站,171家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7万册。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3个,其中:医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166个,诊所3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2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4个;病床床位4067张,其中:医院3361张;卫生技术人员42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76人,注册护士1890人。
全年全区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奖牌7枚,其中:金牌4 枚,银牌1枚,铜牌2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人口66.49万人,常住人口66.65万人。人口出生率11.89‰;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长率6.37‰。城镇化率达到66.31%,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051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0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140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9平方米。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0757人,其中:企业76370人,事业1438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68233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29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61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7533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000人。
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16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42.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336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025.72万元。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全区耕地总资源为29940.53公顷。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为9种,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为9种。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68公顷,林业育苗66.7公顷,零星植树150万株,中幼林抚育面积133.4公顷。全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
空气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247天。地表水质(浉河琵琶山桥)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均达到规定标准,饮用水源(南湾水库)综合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全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浉河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 1 :
各类价格指数 指数(上年= 100 )
类 别 2016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
一、食品烟酒 102.5
#粮食 100.3
二、衣着类 102.4
三、居住类 103.2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1
五、交通和通信 100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99.6
七、医疗保健 101.2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2
附表 2 :
2016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本年完成 增减±%
粮 食 144775 -7.2
夏 粮 15082 -8.6
秋 粮 129693 -6.9
油 料 16032 1
草 莓 24731 3.0
板 栗 33092 6.0
蔬 菜 552904 14.0
香 菇 20878 1.0
黑 木 耳 9012 -3.0
蘑 菇 11400 71.9
茶 叶 32045 3.2
水 果 4801 5.1
肉 类 15381 -17.7
禽 蛋 5916 -12.3
牛 奶 557 -19.6
水 产 品 9960 1.8
附表 3 :
2016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本年完成 增减±%
大米 万吨 26.3 -3.4
鲜冷藏肉 万吨 2.1 7.4
精制茶 吨 2087.7 8.4
服装 万件 582 -12.4
水泥 万吨 161.2 6.5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156.7 10.0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48 11.4
金属切削机床 台 158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