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8 15:00 信息来源:区督查局 阅读次数:0 【字体:大中小】 分享到:
办理结果:B
乐星等4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围绕“创新发展路径,深化产业内涵,丰富产业形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建议”已收悉。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指派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给予办理答复。区文广旅局接到任务后,迅速召开会议商讨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了初步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
着力交旅融合,依托交通路网,创新“茶源绿道+驿站”,嫁接旅游驿站,合理布局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变“路途”为“旅途”,路景联动,打造主客共享的公服体系。环湖路(茶源绿道)被列为全省旅游公路精品线路,信阳1号旅游风景道串联起城区和鸡公山景区,浉河港至四望山红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沿大别山高速公路“交通+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正积极推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信阳茶路毛尖之旅”成功入选2024年“茶和天下”主题十大精品旅游线路,浉河区醉美茶乡约你相见线路入选“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成浉河1号、浉河远方、环卫书屋等12座城市书房,创新城市书房运营模式,开展“静夜浉”全民文化课堂,已开展硬笔书法、音乐演奏等培训课程30余场次,免费招收学员500余人。创新非遗文化传承。持续推动“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项目,成功孵化董家河镇楼畈村汪家拳非遗互动体验馆、柳林街区豆腐聚落景观等非遗业态空间,其中楼畈功夫拳蛙亲子乐园一期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共接待研学团队3万余人次。
二、重构文旅产业体系,打造品牌集群
(一)茶旅融合产品方面,浉河区创新提出了“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红色”等多茶旅融合发展路径,重点沿环湖路打造“一环、两核、十大茶坊、多极连动千家万户”的发展格局,为游客带来休闲观光、康养度假、亲子研学、种植采摘等丰富旅游体验,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局面。目前“百里茶廊”线路已入选全国茶乡之旅特色精品路线,成为浉河旅游名片。
(二)红色旅游产品方面,浉河区紧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科学谋划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浉河段)建设,重点实施红二十五军穿越平汉铁路集中展示带项目。红二十五军长征体验线路等已成功入选省级项目库,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项目已入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红色四望山旅游线路已纳入国家第三批红色旅游线路。
(三)非遗文旅产品方面,浉河区遴选了8个村作为“非遗点亮计划”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项目点,打造近30个茶庄园,旨在通过打造一批非遗业态空间激活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在归拙园打造新型非遗文创业态空间,塑造“泡在郝家冲”IP ,通过跨界融合,推动非遗“破圈”。
(四)特色民宿产品方面,全面打造了“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引进了借宿、斯维登、宿描等团队,推进民宿整村运营打造。全区现已建成民宿36家,年接待游客可达152.6万人次。悟园民宿、茶园民宿荣获省级精品民宿,枕溪秘境、白鹭洲民宿集群、归拙园等已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
(五)户外露营产品方面,浉河区致力打造中部体量最大、质量最高的露营基地集群,让游客用一场精致的露营亲近自然、邂逅美好,打破了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打造露营新生活。何家寨露营基地入选全省首批露营基地推荐名单,湖畔·仙桥里露营基地、星宿川沙滩营地、南湾杉屿森林露营地成为豫南露营经济的“流量密码”。
(六)亲子研学产品方面,浉河区主动融入省、市整体布局,将重点文旅项目纳入全区研学旅行体系中,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申报认定工作,认定市级研学旅行专业服务机构11家,何家寨露营基地、信阳文新茶村、嘉木饮茶庄园、楼畈田园综合体等研学基地已相继投入运营,全区年均接待研学团队逾8万余人次,全面塑造“春风化雨、研学浉河”研学品牌。
(七)餐饮美食产品方面,浉河区立足信阳菜“养生”定位,成立了“信阳菜”办公室,分批次推出清炖南湾鱼头、焖罐肉、信阳炕豆腐等60道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深入实施了信阳菜“万人厨师”培训工程,积极培育本地特色厨师,打响信阳菜养生美食品牌。目前,全区“信阳菜”馆达9000余家,其中信阳菜品牌示范店35家、推广基地9家。“吃地道信阳菜”已成游客必选项。目前,正在推进“预制菜+露营”,拟创成一批信阳菜美食街区。
(八)文创商品方面,浉河区已培育出文新、豫信等知名旅游商品生产企业68家;推出毛尖、南湾鱼、柳林豆腐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186种;信阳毛尖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信阳红”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正在开发泡茶水、茶食品等配套产品,打造文旅消费伴手礼。
以上是我们对您们建议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们文旅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